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策略,12月13日下午,龙山书院在理政楼404举办了第七十一期龙山师说——“如何利用环境监测数据指导大气污染防治”,本次讲座邀请了大气物理学院的于兴娜教授主讲。
讲座中,于兴娜首先分享了个人求学与科研经历,随后,她深入分析了当前环境空气质量的现状,指出尽管近年来空气质量有所改善,但臭氧污染问题日益凸显,成为影响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。在讲座的核心部分,于兴娜以臭氧污染为例,详细讲解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管控措施。通过一系列图表和数据,于兴娜展示了VOCs(挥发性有机化合物)和NOx(氮氧化物)的来源及其在工业和交通等领域的排放情况。于兴娜特别强调了石油炼制、石油化学、汽车工业等行业在其中的重要角色,以及固定燃烧源在NOx排放中的主要贡献。此外,于兴娜还介绍了臭氧的生成机制,包括自由基循环和NOx循环的耦合过程。于兴娜通过图解向同学们生动阐释了OH、HO2、RO2等活性物质如何促进NO向NO2转化,进而影响O3的生成和积累。在讲座的最后,于兴娜还向同学们科普了空气质量指数(AQI)的计算方法,强调了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、一氧化碳、臭氧、PM10和PM2.5等污染物在AQI评价中的重要性,并指出当AQI大于50时,应将AQI最大的污染物确定为首要污染物。
本次师说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认识,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当前环境空气质量面临的挑战,唤起了大家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关注与思考。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,同学们会更加重视大气污染问题,在学科知识及环境监测数据的加持下,开辟出有效治理空气污染的新路径。
